高中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4-10-31 10:38:50
有关高中语文说课稿九篇

有关高中语文说课稿九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说课稿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语文说课稿 篇1

一、本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及特点

新课程改革之后,《老人与海》安排在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小说单元)中,它是作为一篇自读文章出现的。本单元是高中阶段的第一个小说单元,在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共有2个小说单元,必修3和必修5各一个。可见,本单元在整个高中小说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初中小说学习的焊接点,又是整个高中小说学习知识技能的伸展点。

二、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

1.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进而对重点段落和人物的内心独白进行细读,揣摩小说的语言和行文特点。

2.结合文中人物的经历和语言,分析揣摩本文的哲理和象征意味。

3.感受主人公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的环境里抗争,不屈服于命运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对重点段落和人物的内心独白进行细读,揣摩小说的语言和行文特点。

2.培养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进行抗争的精神。

教学难点:

结合文中人物的经历和语言分析和揣摩本文人物形象的精神内涵。

四、教法

n 1.“情境导入法”:结合作家本人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及其硬汉形象,并播放电影版《老人与海》的精彩片段,使他们直观地感受到男主人公桑地亚哥的血性与无畏,从而进入到作者为我们创设的情境之中。

n 2.“生本探究法”:教师通过问题的设置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探究,在自主合作、交流中,逐步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语言风格的把握。

五、学情

n 相比较散文、诗歌、戏剧体裁来说,学生对小说的兴趣还是比较高的;并且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小说阅读理解能力,但生活阅历上的欠缺,使得他们在理解《老人与海》这种具有很强象征性和哲理意味的小说时,很难深入挖掘小说文字表层之下所潜藏的意蕴;于是,我想以《老人与海》为例,尝试引导学生学会挖掘小说故事情节之外的外延与内涵!

六、教学过程

n Ⅰ.情境导入

n Ⅱ.情节简介

n Ⅲ.整体感知·合作探究

Ⅰ.情境导入

他是一个酷爱打猎和钓鱼的作家

他曾在两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冲锋陷阵

他的身上中过237片弹片

他的头上缝过57针

他在非洲两度飞机失事

严重的脑震荡使他的视力和健康每况愈下

他用笔塑造了一系列打不垮的硬汉英雄

他用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拒绝成为生活的弱者

他就是美国的文坛硬汉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海明威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老人与海》

电影海报、播放电影片段

Ⅱ.情节简介

《老人与海》的情节并不复杂。一个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夫,连续84天没捕着一条鱼。后来,他独自一人出门远航,在海上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到一条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然而,在归途中,一条条鲨鱼陆续围了上来,尽管老人奋力拼搏,但还是没能抵挡住凶猛鲨鱼的进攻,等他回到海岸时,大马林鱼只剩下了一副巨大的骨架。

Ⅲ.整体感知·合作探究

学生阅读全文,解读探究——

学生活动一:速读课文,并分组思考问题,多媒体课件显示:

1.选文的主要情节是什么?

2.老人与鲨鱼搏斗的场景一共出现过几次?

哪次给你的印象最深?

3.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与鲨鱼接二连三地进行搏斗的?

4. 老人不顾一切搏斗的目的是什么?目的实现了吗?在这个过程中,老人有没有动摇过?

学生活动二:投影显示老人捕鱼的画面

·教师提问1:通过刚才的几个问题,一个血肉丰满的老人已经向我们走近了,但毕竟是感性的,谁能用准确的语言将老人理性地展示出来呢?

·教师提问2:大家将最美的花环戴在老人桑地亚哥身上,但也有人说:老人失败了。大家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结合老人的内心独白点评:

人类是伟大的,然而伟大并不仅仅在于事业和业绩,人类的伟大应该具有更深的内涵,那就是人性的自信、自尊和自强。

关于失败,词典这么解释:丧失信念,放下武器。

看看桑地亚哥,他同马林鱼战斗了两天两夜,又同各种鲨鱼进行了五次漫长的战斗,在这个过程中,老人丧失过武器,但他从未放下武器。老人留下了血水,却从未流过泪水。他的身上始终有一种面对困难不服输的品质。困难、挫折愈大,拼搏劲就愈强。他是意志上的伟人,行动上的巨人。这样的人顶天立地,他是一个胜利了的失败者,一个失败了的英雄。

拓展:

从他身上你获得什么启发?如果有一天厄运来临,我……

难点探究:

文中的内心独白有什么特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学生在文章中找出并分小组讨论。

教师明确:本文除了有关老渔夫桑地亚哥与鲨鱼搏斗场面的描写,还有大量人物的内心独白,它们忠实地记录了桑地亚哥的内心活动,写出他在海上漂泊的这几天的心态,通过自由联想的方式,真实地再现了老人的思想与感受。这些内心独白不仅深刻揭示了主人公内心的自豪感、坚毅以及寻求援助的孤独感,而且闪烁着深邃丰富的哲理光彩,丰富了小说的思想,构成小说的重要特色。海明威早期小说中的硬汉子多是“哑巴公牛”,言语不多,缺乏思想,而老渔夫桑地亚哥却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具有坚强的理性,是用思想支配行动的人,因此成为海明威小说中刻画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

课后拓展

n 在课后的积累阅读过程中,尝试对比东西方小说在人物刻画方面的异同。

n 推荐阅读:《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

七、板书

n 硬汉精神:“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n 他是一个胜利了的失败者,一个失败了的英雄。

n 内心独白:揭示了主人公的思想情感,闪烁着哲理的光彩,丰富了小说的内涵

高中语文说课稿 篇2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大堰河——我的保姆》,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

一、说教材

《大堰河——我的保姆》选自人 ……此处隐藏13171个字……感。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感恩美德,同时也深化了本文的教学难点。

6.布置作业。

把“你与母亲的故事”整理成一篇文章。

说板书设计

一篇优美的板书设计有“微型教案”之称,一篇好的板书设计能体现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教学重点、难点,也易于学生学习。这节课我采用图示式的板书设计,兼以简洁的文字说明,体现课文内容,并利于学生背诵理解。根据求实、求精、求新、求美的原则,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灰 ↑ 笑

↖ ↓↗

↘ ↙

人物形象 修辞手法

思想感情-----------及作用

↗↑↖

这就是我今天的说课,有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指正,谢谢。

高中语文说课稿 篇9

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

《诗经两首》是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四课,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高中语文在诗歌教学中按照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顺序来进行课文编排,《诗经》作为我国诗歌的源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新课改后,教材从高一第二学段,即开始安排古代诗歌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诗歌源流,了解古人是如何利用诗歌表情达意,从而认识古今文化的联系,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二)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的特点,分析比兴手法。

2. 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说学法:

学生学法:

1、讨论交流法

2、个性展示法

3、课堂辩论法

设计意图:讨论交流的法是建立在学生自己独立思考之后,形成自我观点后的沟通交流,学生间的思维碰撞更有助于学生新观点的形成和完善。个性展示法在于让学生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观点,锻炼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也为书面的鉴赏分析打好基础。课堂辩论法的应用使得课堂不同的观点立场相互较量,促进学生对于问题的深入探究。

说教法:

教师教法:

1、朗读法

2、点拨法

3、归纳法

设计意图:诗歌教学永远离不开朗读法,在本次课的设计中,采用多种朗读方式,包括配乐朗诵,学生朗诵喜欢的诗句,背读和教师引读。让读书声读书声真正的弥漫在诗歌的课堂。本课以以主问题的设计带起全文的赏析,因此学生的分析鉴赏在课堂的呈现上会显得有些零散,教师借用点拨、归纳的方法,结合板书的设计能够增强课堂的条理性,使得学生的发言更清晰。

说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中国被誉为诗歌的王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上溯到《诗经》,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追溯到《离骚》。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今天我们一同学习《诗经》中的《氓》。

新课导入从中国现实主义诗歌和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切入,本课是学生高中语文学习中古代诗歌单元的第一课,从《诗经》入题吻合本单元的单元提示,同时《离骚》概念的引入也为本单元第二课做了铺垫。

二、 明确学习目标

1. 了解《诗经》的特点,分析比兴手法。2. 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学习目标的展示让学生在课文学习之前明确本课的学习重难点,真正让学生做到心中有

数、有的放矢。关于《诗经》,学生在初中时期学习过《蒹葭》和《关雎》,因此学生对诗经的特点和比兴的手法并不陌生。诗歌女主人形象的概括成为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对于中关于爱情观念的探究作为本课的突破难点。

三、 配乐朗读,梳理概括故事情节

诗歌学习在于朗读,在学生第一遍朗读中选用古琴曲《凤求凰》为背景音乐,为朗读营造一种古韵氛围,更易于带学生进入诗境。朗读后对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点评指导,主要是读音的准确和四言诗二二拍的节奏。

《氓》是一首叙事诗,学生自主概括梳理故事情节有助于理解诗歌浅层的含义,对女主人公恋爱、婚变、离开的经历以及情感脉络的变化有准确的把握,同时为重难点的突破做好了铺垫。

四、 教学重难点突破

1.初探究:课文中哪些诗句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勾画出来,并简要赏析。

本堂课的学习重点在于对女主人公形象的概括与认识。但重点内容突破的问题设置没有选用“诗歌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也没有从《诗经》手法角度“诗歌是如何运用比兴手法的?”出发。引导学生从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诗句入手,这一角度突破口小,有助于学生自主理解,角度多便于学生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比兴手法运用等方面发散出去,也就是用一个总问题将全文穿起。同时这样的问题设置更便于学生将自己的观点阐发出来,正所谓“读进去,说出来”。这样的读诗的角度,除去让学生学会解读《氓》之外,也学会读诗鉴赏诗的一般规律。

这一环节中,诗歌内容的分析理解更注重于课堂的生成,教师重在引导而不是讲授。在小组活动,先引导学生先自主理解,然后小组交流,最后班级展示。这样有助于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自己的理解和独立的见解。

2.再探究:女子离开氓以后,能不能获得幸福?

这一问题的设置事实上在前一问题的基础上生发出来的,在于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诗歌的思想内涵。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对于正确爱情观的探讨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一环节的问题设置本身就是两面性的,富于辩论性。而学生对这一问题的不同解读,会在课堂上呈现思想和观点的碰撞,在辩论声中学生们会对正确的爱情观有清晰清楚的认识。在本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以文解文”的阅读方法,以规避学生完全脱离开文本进行无根据的拓展延伸,在本堂课上学生结合文本联系实际的争辩将课堂推向了高潮。

五、 课堂小结

什么是爱,爱是灵魂的共通,爱是精神的平等。什么是爱情,朦胧派诗人舒婷用《致橡树》给我们做出了诠释。

本课以朗读舒婷《致橡树》节选收尾,以教师朗读的声音带动学生一同跟读,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方面是与学生上一环节内容想成呼应,同时有和上课伊始的朗读呼应,从朗读声气,再朗读声中结束,使得整堂课的设计结构圆和。

板书设计:

甜蜜恋爱 比兴手法

不幸婚姻 女主人公

坚定离开 (勤劳、果断) 对比手法

在板书的设计上,板书内容以学生的分析为依托,师生合作归纳提升,,通过板书的设计使得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容更具有条理性,诗歌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艺术手法的重点内容更加突出,故事情节三阶段中采用不同的颜色,以颜色来代指女主人公的感情,将情感脉络变化更好的呈现出来。

感受:

感谢教科所给予的这次历练和提高的机会,每次做课都能感觉到自己还有很多的不足,但又能感受到石家庄外国语学校语文组的温暖,在准备这节课的工程中,跟我的指导老师李兰梅老师、魏继岩老师学到了很多,再次感谢语文组老师们的帮助和指导,同时也感谢大家今天的莅临指导,

《有关高中语文说课稿九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