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读后感14篇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白鹿原》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白鹿原》读后感 篇1白鹿原这书,我从一开始的读不懂,到有兴趣读,读到一半感觉快坚持不下去,到最后一章一章读完,看到结局我真的是在反思,白鹿两家的争斗上升到国共两党的争斗,让我觉得这样的对比在合适不过了,白嘉轩属于为民请命的类型,归为共,鹿子霖属于狡猾的资产阶级,归为国,用这两家的明争暗斗,拉开历史大戏,真的是精彩,小人物里看到大格局。
我意外白孝文从当初的文弱教书先生变成最后子弹穿过别人脑袋眼睛都不眨一下的披着羊皮的狼。怜悯黑娃有血有肉的浪子回头了却落得吃枪子的下场。叹息鹿兆海痴心一片换不回白灵的一颗共产党红心最终分道扬镳。不平田小娥只是想追求属于自己的平凡生活为何落得惨死别人刀下连亡灵都还被当作邪气镇压的下场。鹿三一代忠仆却被混蛋的封建思想束缚了自己,也束缚了黑娃,最终被反噬了生命。鹿子霖,是我最意外的结局,最后死的连畜生都不如,真的是悲哀……
这么多鲜活的人物,看到最后真的是让我惊讶于那个时代,变革的社会变革的人性,我们现在的人到底是多幸福能活在现在这个时代,还在为柴米油盐,工作挣钱感到枯燥,感到疲惫嘛?根本没有那个资格!
《白鹿原》读后感 篇2只有经历过才会懂的,会习惯不曾习惯的习惯。你永远不知道你能承受什么也不会明白你为什么会承受着自认为承认不了的事,却还依旧活的人模人样。
读完此书,明白了那时祖母的脚为什么那么小,每人一天吃七颗豆子是一件多么奢望的事,吃完饭为什么要舔碗,连掉一个馍馍渣都会被骂等。
男子剪发女子不在缠足,男耕女织。什么事都信神,其实有一段时间我竟羡慕那时的生活。整个白鹿原和谐相处,乡约句句深入人心,一幅大同社会的现象,只要大家有一口饭吃每家人都能团团圆圆这或许就是最大的幸福。
书的结束并没有对鹿兆鹏到底是死是活做过多的介绍,让我不禁开始想象。好人应该是有好报的,但如果坏人改错了依旧可以做好人,我们何不去宽容他曾经所犯的错呢,黑娃最终还是被定着一些不着实的罪名去除死,让我觉得有点难过,至少在我个人认为他的一生不该如此结束。
我讨厌国民党活埋共产党,佩服朱先生一生清名留一世,敬畏白嘉轩的处世方式…………一切的一切随着我读完它开始我想应该会慢慢沉淀,总之我感谢此书带给我的一切感受。
《白鹿原》读后感 篇3第一次看这种带历史性的纪实类小说,文章不长,但我却花了很久的时间去看,可能是,一部好的书,往往都愿意让你去,慢慢走,慢慢品读,不愿错过任何的细节,不管是全篇的记述方式还是叙述角度,时而顺序时而插叙亦或倒叙,在读的过程,脑子就像在放电影。
本书说的是辛亥革命后30几年的时间里发生在白鹿原上的故事,也反应了当时全国的一个现象:女性地位底下,被当成是一个生产的工具,迷信思想严重,人们的生活水平质量低下。全书描述了白鹿两家,在白鹿原上,两代人之间的恩怨故事,里面要说最喜欢的一个人物,应当要说白嘉轩了,这个白鹿原的族长,封建思想最坚固,最不喜欢凑热闹,却也最有人情味,生活的也最透彻,能分清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人活一辈子能跟他一样,真是不简单。老族长能坚守自己的原则,一辈子不做违背自己良心的事,对于设计算计他儿子白孝文,给他家摸黑的鹿子霖,在其入狱后替他说情;当黑娃学为好人原谅他的种种破坏族规的劣迹,最后还去担保黑娃,的真的是以德抱怨。这样的气度,不得不让我佩服。
在那个时候,是时局造人,还是人造时局已不太分清楚,总之动荡年代,总会出现一些所谓的英雄一些所谓的反派。
《白鹿原》读后感 篇4一年前买的书,直到前几天看了一两集电视剧才重新拿起来看的。
真的,很多东西都是在不经意间得到的,如果不是去别人家偶然看到电视剧的话,不知道自己何时才会看这本的。由此想来,又有多少值得我们观看的东西在我们不经意的念头之下遗漏了呢?
读来更多的是乡里乡亲人物的画像的,真实而具体,那些大事小事的经历也许我们都能有相似的感受的,而我们却又在这样平淡却不失激昂的事件之中切实体会到了历史无情的进程以及人不断的反抗。
书中的人物都有鲜明的特点,给了我那么多的感受,单独说却又很难讲他们的经历多我所造成的冲击说清楚的。
读来,让我最深的感触就是时间的无情与人的可变的。误入歧途,浪子回头的戏码其实更多的是对自己生活轨迹的调整,不过路平不平,以及他人喜好或厌恶而已。不管你在风光抑或是再落魄,人生都只是一生而已,都将是一剖黄土罢了。而我们对于整个家族,整个国家,整个社会来说,都只是牛车上的一根车轴而已,我们好或不好,对于整个牛车前进的路线来说其实改变都不大的,总有人会替代自己的位置的。所以呀,自私点的,少理会别人的,各人都有各人的过活法,人生已经这么短了,再留下一堆遗憾,再活在别人的评价之中,那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
人生一场,也就是图个有意思罢了。
《白鹿原》读后感 篇5这本书太写实让人感觉窒息。
白嘉轩太看重面子,让外人没话说,是个成功的大家长,但不是个体贴的好父亲。鹿子霖虽然是个鄙俗小人,把利益都往自家捞,却对孩子百般好。冷先生是个传统的君子,朱先生是能应对时局的知识分子,这两人的格局也是有差别的。这本书对女性的描写有些太多色情成分,不知道作者是不是故意这样吸引读者,或者对女性有偏见,或者只是照实写,反正我看了有点不舒服。充满了悲观的气息,或者现实就是这样,总之作者笔下冲破了传统的人没有好下场。
但冷先生的女儿是个什么样的存在我一直没有弄清楚,作者想表达什么,封建礼教对人的压抑?还是人要变通才能活下去?总之这本书生动地写出了存活的艰难,那些死了的人,除了白嘉轩的前老婆们是身体原因之外,性格方面都有一些不利于存活的特点。比如田小娥,黑娃,过于单纯不懂人心险恶,还有百灵,也是单纯,把信仰当做一切,甚至冷先生的女儿也是这样,太过一根筋。活着是非常复杂和险恶的,这些人还没有深刻地理解就已经葬送了生命。
我想作者也是赞成保守一点的生活态度,毕竟一厢情愿的单纯可能是无知而危险的。总之活着还是要有点希望,这本书只给人带来沉重和绝望,我不喜欢。
《白鹿原》读后感 篇6继《平凡的世界》后,又一本人类发展进程的史诗。
故事发生在白鹿原,这个经历世事飘摇却稳扎在人们心里的风水宝地。以白鹿两家为主线展开,交代了前世,叙述了未来。
白嘉轩是典型的保守派,是白鹿村祖训的代言人,固执又重面子,读书的时候我一直在想那太硬太直的腰杆子背后到底顶住了什么。
鹿子霖是全书我认为又可恨又可悲的人。黑娃在的时候我不 ……此处隐藏1154个字……通过一个小小白鹿原而展现的气势恢宏的民族血泪史。没有着重描写毁天灭地的日本侵略者,没有腥风血雨血肉横飞的战场描写,更没有开国伟人们改天换日的壮举,仅仅是原上几个旧得不能再旧的遗民,几个小小的地下共产党员,几个姓国的芝麻官,但我从中却读出了许多以前不了解的历史,而且是从书里没有多少文化的农民的角度看到的,才感觉,原来我一直以为背的很熟的历史书上讲清楚的过去,其实并没有那么清楚,原来那个许多书里都提到的文革时期,比我想象的要残忍一万倍……
再然后是我对人的命运转换的一种感慨,曾濒临死亡的白孝文,还有曾十恶不赦的黑娃,最后的结局都那么出人意料,感觉其实这些也不一定只出现在戏剧里,其实现实也是比比皆是。
最好的书是天然形成的,我能感受到作者写书时一定非常认真非常用心的在写,真的很精彩!
《白鹿原》读后感 篇10而他让人铭记的,并不单是他的“痴”,更多的,是他作为军人的担当与忠义。在国家处于生死存亡关头时,他怀揣着恩师的“砥柱人间是此峰”与“白鹿精魂”走出中条山,去守护潼关的最后一道屏障。
对于鹿兆海,最可悲的或许不是死在内战中,最可悲的是他作为烈士运回家乡安葬,到了最后,他的墓碑上有人蓄意去拉屎撒尿。这不免让我想到鲁迅《药》里面的夏瑜,夏瑜为了拯救民族牺牲,换来的只是乡党的嘲弄与华老栓清晨起来购买的人血馒头。时间推逝十年,民众依旧冷血麻木至此。
据说鹿兆海也是有原型的,即陈龙光将军。如此人物的存在,亦算是民族之光吧!
《白鹿原》作为一部鸿篇巨制,粉墨登场的人物太多太多。还有朱先生最得意弟子黑娃鹿兆谦,最好的长工鹿三,革命斗士鹿兆鹏,传统贤妻仙草……太多太多可说,真说时却又语凝。或许这就是名著的魅力,读一本书,就像经历了一个时代,感受了一生的欣喜悲欢。
只愿世间风景千般万般熙攘过后,字里行间,人我两忘,相顾无言,静品佳作。
《白鹿原》读后感 篇11读此书开始,有些叹息为什么这么晚才开始读此书,看到后面倒有些庆幸现在才读,不然文章很多隐晦的部分品读不出来。
一开始以为与《平凡的世界》相类似,因为同样描写的都是陕西生活,但是读到后面大大震撼,不禁责怪自己的愚昧。
小说写的是从清末开始直到新中国政权建立到文革时期。在这段让人动荡不安各种政权之争的生活中,人们在这场洪流中所持的生活态度以及处事方式。书中真的人物形象太鲜明了,鲜明到让我觉得就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存在着。读完此书你会发现你无法真的喜欢上书中任何一个人物,也无法讨厌他们任何一个人。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这话不虚。书中没有任何一个理想化的人物,正因为这样,才让你可以联想到一个个你身边的人,或者是你可以感受到的真实感。陈老真令我佩服。
这本书赚足了我的眼泪,里面的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信仰,信仰与信仰之间的碰撞,擦出火花,激烈又可怕。为人处世方面和思维方面不断产生分歧,正因为这样才导致了每个人不一样的结局,你也为他们的结局叹惜着,痛快着,心酸着,痛哭着。也明白了当时那段动荡不安日子,能一直有着自己的信仰是多么不容易…
书中写了很多隐晦的情节,我猜肯定还有很多,可以再细细品读。也很难想象此书的出版发行,受到的阻力应该很多吧。不但包括政党之争,还有性方面…看的人面红耳赤。
感激现在岁月静好的生活,感谢有此好书!
《白鹿原》读后感 篇12生活的真谛就是生活。
这是看了中国《白鹿原》和俄罗斯《快乐的人们》纪录片得出的。
《白鹿原》,人完全被搅进了各种天灾人祸之中,特别是政治之中,生不能生,活不能活。
秋日下,那白鹿原一望无际滚滚金色的麦浪,本是生活之源,却不得不一把火烧了。离开本源去讲什么道德、传统、文化、法律和政治,那一定是祸害,都无法让人生生不息。
俄罗斯《快乐的人们》,实时真实记录了现代远离城市喧嚣的西伯利亚猎人,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顺其自然,四季时序,有条不紊地靠打猎生活。没有政治,不问政治。没有法律,无需法律。道德就是传统,传统就是道德,道德和传统就是顺应自然,辛勤打猎,养活家人,生生不息。
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前者:累且短命,虚,只剩恨。后者:乐而长寿,实,充满爱。
生活的真谛其实就是生活,“生”和“活”,这是最大的政治,最高的道德,最大的传统,最大的文化,是天对一切生物个体发出不容践踏的旨意,违背了这个天旨,就是天之敌,人之敌,自然之敌。
《白鹿原》读后感 篇13最初读此书是因为想看剧之前把原著读了,刚开始几章并没有吸引我,然而为了知道结局,我还是坚持往后看,慢慢地我发现很有意思,于是又是爱不释手,即使到了考试周,仍然没有放弃。
当我看到鹿兆海牺牲了的时候,心里特别不是滋味,鹿兆海这样的人是值得敬佩的,也是会使人喜欢的,他坚持自己的原则,坚守自己的信仰,他有他一生挚爱,他英勇顽强,总之,很喜欢他。同时,对于白灵,觉得她的一生是精彩的,也是令人向往的,她有毕生为之奋斗的事业,她敢爱敢恨,她不拘一格,然而她的结局却始料未及也扼腕叹息,原来她没有被敌人填井,却被自己人活埋,到底是怎样的错误指导造成了这样的悲剧,我无从得知……书中最喜爱是鹿兆谦,一个当过土匪,一个曾经狂野的汉子,他有情有义,不会因为他人说什么而放弃田小娥,不会因为有更好的前程而背弃曾经救火自己的人,当读到黑娃为娶妻把自己绑起来戒烟时,当读到黑娃辗转多年重新学习时,真真觉得这是好男儿一个,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结局,然而并没有,于是乎,结局让人有些难以接受,那个有情有义的黑娃被害,被白孝文杀害,也许故事到了这里还没有结束,多年以后,鹿兆鹏回到原上,为黑娃洗刷冤屈,为黑娃献上革命英雄的勋章……
《白鹿原》读后感 篇14说到白嘉轩,就不得不谈谈他的家庭。他育有三子一女,孝文、孝宛、孝义与百灵。他教导儿女,既遵守祖宗章法,又能随时势变通,他期待儿女们按照他给的既定路线衣食无虞地安稳度日可动荡的时代、险恶的人心容不下他这个父亲的心愿。在鹿子霖精心设计下,长子白孝文由族长之位跌落,走向了一条完全不同的投机者道路;在时代影响下,独女百灵加入共产党,并与家庭决裂,成为全书与旧时代断裂最彻底的人之一,在革命的征程中抛洒生命;只有二子与三子,随着父亲规划的道路,长成父亲期望的模样,子承父业。
看这本书时,我一直在想:白嘉轩的教导方式是否太过严苛?不给人改过的机会。对于白孝文的过错,实行一次否决制,未经调查,专制武断,据此否定了白孝文过往所有的努力,并眼睁睁看着大儿媳饿死在家中。如果他的教导方式多一点温情,少一点个人专断,白孝文不会变成后来那副嘴脸,毕竟白孝文是被父亲当众惩罚后开始“不要脸”,并与田小娥苟合在一起;而他的独女白灵,也是在被他逼婚的情况下逃婚,并从此与家庭决裂,坐月子时都不能找到一个全心全意可托付的港湾,最终惨遭活埋。如果他心中将刻板规则放的低一点,将“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式的温情放的高一点,或许这一切真的会发生的不那么惨烈。
自信平生无愧事,死后方敢对青天。
文档为doc格式